网约家政员,是00后小月(化名)的第三份工作。“我想找一份没那么让人焦虑的工作”,一个多月前,小月带着简单想法干起这一新行当。
大专毕业后,小月做过销售、干过直播运营助理。因为不擅长社交,加上工作时间不固定,她没做多久就离职了。
翻遍招聘软件,小月选择了门槛较低的网约保洁工作。入行一个多月后,小月不禁对起初“门槛低”的认知产生怀疑。“做网约家政,光靠辛苦能行吗?”看到她在交汇点新闻客户端留言板的提问,记者很快联系上了小月。
4月21日8点半,距离约定打扫时间还有半小时,记者随同小月已经到达客户住处楼下。“每一单我都提早半小时到,怕路不熟迟到,会扣钱。1分钟扣10元,太多了。”
客户一开门,映入眼帘的是餐桌上还未吃完的早餐,小孩玩具、日用品满地都是。开yun体育平台正当记者不知所措时,小月已系上围裙,打扫起来。“先厨卫,后客厅卧室。”小月动作麻利,熟练的样子丝毫看不出她是新手。
其实,从入职到上岗,小月只用了4天。第一天学理论,后两天上手实操,她还专门花450元买了一份工具包。办好健康证,跟着师父去客户家试用一天,小月就“独立”了。
接单不规律,收入没有想象的那么高。“单子是平台随机派,有时一天接4单,早上6点就开始准备。每单间隔最短只有1小时。如果打扫稍微超时或距离过远,中间完全没有吃饭、喝水、上厕所的时间。”小月告诉记者。
另一个极端是,一天都接不到一单。她算了算,3月份工作12天做了20多单,4月份预计能做60单。平均下来,扣除平台抽成,一天能赚73元,月收入4000元左右。
小月说,自己刚入行,派单没有优先性,工作区域客户相对少一些。偶尔平台派了远距离单子或打扫时间长于两小时,她都尽力去跑,“没办法,只能边干边积累”。
在小月看来,做家政有点像“开盲盒”,打开门的一刹那,会遇到形形的人,需要处理各式各样的清洁问题。“有客户看到我就问,你活干得好吗?打扫得干净吗?”经历多了,小月不太在意这些声音。她说,每天在手机上看到工资入账,心里就踏实。
所有收入都靠接单,小月更加焦虑。为了多些收入,她仔细研究平台“游戏规则”。“比如推荐人入职可以拿1500元奖励,客户指定打扫、给好评,推荐他们买日常保洁套餐一单能拿10元奖励……但这些不是稳定收入。”小月说,如果平台每天稳定派3单给她,月收入就能稳定在五六千元。
既要研究增收,又要避免被罚。小月讲起一个经历:4月20日,她做了一单4小时的清洁,提早几秒钟打了“结束卡”,因此平台显示未足时打扫,扣款100元。“感觉一盆凉水泼到头上,等于白忙了。”懊恼自己粗心大意时,小月期盼平台更人性化一些。
在小月看来,平台规则不应该“一刀切”,如果这些规定能让大家提升综合素质、业务能力,她可以接受,否则她觉得对从业者太苛刻了。后来,通过沟通协调,平台取消了对小月的罚款。
工作上手后,小月将自己的工作心得分享到社交平台。“我能感受到大家对优质家政服务的期待。我希望能在家政行业扎根下去,但对具体该怎么办,有些迷茫。”
对于小月的困惑,南京快易洁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宁说:“现在家政业越来越细分,产生很多新服务、新职业,比如母婴服务细分为产后康复、营养师、健康管理等。随着智能化工具出现和操作流程标准化,年轻人在家政行业脱颖而出很有优势。”夏宁建议,年轻人要敢于走出“舒适圈”,丰富“技能库”,加强专业培训、多学多练。
美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周彬彬表示,家政行业没有统一标准,平台的核心价值是解决家庭的需求,让服务者和被服务对象之间更好地对话,应该更加主动作为。一方面要加强家政服务人员培训,激发其提升服务品质的内生动力,另一方面优化家政服务信息平台,完善家政服务机构商誉体系和监督体系,建立起规范的服务标准体系,助力实现家政服务行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扩容。
“家政服务大有可为、大有作为。”南京工程学院社会工作系教师张志鹏建议,对于像家政服务这样灵活用工情况较为普遍的行业,尽快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以及社保补贴政策,让更多高素质人才进入家政行业。
复盘网约家政员这份工作,以10分为满分,小月给出7分,有些出乎记者意料,也更能感受到她对于在这一行业成长的期待。
在社交平台上,小月分享自己眼中这份工作的利弊。“好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,打扫完很治愈、有成就感,没有单子时时间可以自由支配,作息规律很多……”她还开玩笑道,自己骑电动车的技术大有长进,会漂移了。但在谈及不足时,“累”“没有五险一金”成了关键词。
家政服务业正处于快速发展和转型阶段,服务类型趋于多元化和个性化。面对新的市场变化,在鼓励年轻人探索新策略、找到立足点的同时,理应用更具吸引力的职业前景、完善的权益保障,来吸引和留住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