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一个不到两平方米的空间,堆放着清洁工具,还有一张小小的椅子。她探访了一些保洁阿姨的休息间,普遍都是挨在厕所旁边,显得狭窄和简陋,于是在自己公司里打造了一个“保洁之家”。落地窗、沙发、餐桌、微波炉、饮水机……各种设施一应俱全。
不只是杨乐乐,近一个月以来,开yun体育平台“保洁员休息室不该是厕所最后一格”的话题备受媒体和网友们的关注。
保洁员都在哪里休息?有网友拍下他们的“休息室”——狭窄的厕所隔间。在狭小的空间里整齐摆放着衣物鞋子,旁边是干活工具,地上铺着废旧宣传板。这转身都难的角落,是他们歇脚、吃饭、更衣的空间。除了厕所最后一格,还有消防通道、杂物间、甚至是垃圾间,楼外的某个空地。
有媒体实地探访了上海多家商场发现,保洁员工作时间大多在10~12个小时,高强度的工作量也让他们根本无暇休息。除了吃饭时间,基本就是不停地走动、换垃圾袋、擦台面……即便是在厕所隔间里解决的午餐,也常常会被打断,“人是停不下来的,头发要捡,垃圾桶要换,来几个人垃圾桶就满了”。去年有本热销的书——《我的母亲是保洁》中是这样描述的:一天到晚脚不沾地,休息需要争分夺秒,但休息环境都是“自己想办法”。
没时间休息、没地方休息、没有制度保障休息,这都是“厕所最后一格”的困境。
事实上,劳动法规定,“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劳动条件”。对保洁人员的工作管理细则详细精准,但对这一群体的权益保护似乎除了薪资外没有底线标准。加之,保洁服务往往是被外包出去的,采购服务企业关心的是如何能执行好合同规定的服务质量,三方公司则更多地要考虑如何压低成本多成单。
于是,保洁人员的工作环境、工作时间、各类权益是由三方公司去争取,还是用工企业自觉履行?这事难免不扯皮,于是,就只能靠网友呼吁、群众共情去推动。
更有“24小时随时抽检”“一客一打扫”等要求,让保洁人员即使有地方休息,也没时间休息,既然没时间,也就不必再浪费地方和资源设置专属休息场所。如此一来,保洁员休息室成为“厕所最后一格”,就在所难免。
3月以来,华东政法大学的校长信箱收到了多位学生的建议信,要求在校园内设立专属保洁休息室。在学生和后勤部门等多方推动下,半个多月后,学校在女生6号公寓的一层区域设立了一间保洁就餐室,并在里面配备了桌椅、冰箱、空调、微波炉等设施。
“建设改善1000间生产一线职工工间休息室”被列为《2025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》,市总工会将在全市推进建设改善1000间生产一线职工工间休息室,让广大生产一线职工在维护城市运行的繁忙工作之余,可以拥有一个整洁舒适的休息环境,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被看到、被理解、被支持、被提升工作待遇,让保洁人员从“厕所最后一格”里走出来,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张桌子、一把椅子,可以干干净净、安安心心地吃一餐饭,背后是人们对每一份辛勤付出的职业的接纳与尊重,他们的权益与待遇也将得到更多的改变可能。